流浪地球观影记二则
电影《流浪地球》研究专辑
一部中国人自己的真正的科幻电影
电影是从吴京扮演的主人公带他儿子看木星开始的,然后讲到太阳灾难,整个地球被驱动逃向四光年外的新星系。主体部分是讲十七年后,接近木星轨道,准备借木星引力加速,不料再次遭遇灾难,将发生地木相撞,全人类要毁灭。这时怎么办?
这终于是一部中国人自己的真正的科幻电影,很成功。它不再肤浅、幼稚,而是厚重、老练,有史诗感,总体上无可挑剔。虽然我之前也觉得应该如此,因为属于中国电影人的时间到了,但电影还是超出我的预期。
情节非常紧张,小高潮大高潮不断。另外,奇观做得很好,许多细节,非常真实,像纪录片一样,这是科幻片最难做的,包括整个地球的冰冻、地下城,还有地球发动机及其控制室、怪兽般的巨型卡车、空间站,以及木星,都很逼真,场面十分宏大,可以说一夜间跨越了一个时代。
在电影中,我目瞪口呆地看到了未来的北京和上海,那些高楼、东方明珠、环球金融、上海中心,已成废墟,是一幢幢冰封的骨架。这在中国电影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画面,尺度也很大。
影片中,死人不少,包括整个杭州城三十五万人全部死掉,同样尺度很大,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可能有一天真的就会遇到这样的灾难。地球开始流浪时,全球人口死掉了一半,仅剩三十五亿,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电影的残酷性,在中国电影史上,罕见的。
整个电影最关键的,还是有没有人物情感,能不能打动人。散场后,不少人说看哭了。有个上海来的科幻迷,本来情感内敛,不易动情的,也说他哭了三次。影片结束时,全场多次鼓掌。
刘慈欣担任的是《流浪地球》的监制,他是第一次看自己的电影,这是历史性的时刻。他对电影的成功做了高度评价,并且发了一条微博,称“即使以美国科幻电影的标准,在各方面也都达到了一流水准”。
我也觉得,这部电影,比起工业化国家日本、韩国的真人科幻片,比如《日本沉没》和《汉江怪兽》,要高至少两个档次。它也足能跻身好莱坞一流科幻片行列,这是没问题的。正常观众都能得出这个结论。当然不是说它没有毛病,但那都不是大问题。
另外一个感受,就是松了一口气。之前害怕如果拍糟了,会影响今后的科幻电影信心,包括投资可能都不愿意进来。但现在看了,担心的则是后续的科幻片,哪怕要达到《流浪地球》这个水准,可能都有相当难度。但好在也看到了一个活的标本,大家实实在在知道了中国人拍科幻片的努力方向。今后要做的,至少是不能低于《流浪地球》的高度。
这部电影在大年初一上映。电影里也出现了春节的场景,还有中国的舞狮等,是在灾难中进行的。这里面,有它的思想深度。我们的贺岁片从来都是一个固定的程式,不离才子佳人吃喝玩乐的模式,还有不着边际的搞笑,但《流浪地球》给出了一个新视野,改变了既有的审美,把中国人的春节、故乡、家园、家庭的情感,放到浩茫的太空中,放到千万年的尺度上,做了一个颠覆,而且它是很严肃的。电影中说过年也要有一个庄严的态度,要有敬畏心。
中国几千年来都是农耕民族,我们是最早发展天文学的国家,对星辰太阳都很关注,但是近代以来,中国变得很封闭,视野局限在自己身上,觉得中国是世界的中心。结果天文学也要从西方输血了。但这些年,你会发现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当温饱问题解决,中产阶级崛起,全球化来了以后,人们开始重新把眼光投得比较远了,重新看星星了。随着中国科学技术,尤其是空间技术的后发赶超,我们也开始关注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和生存,想要知道我们究竟是谁。
《流浪地球》就提供了这样一个视角,就像台词里的那句:以前,我们关心的是钱,不会去考虑太阳。那么,现在,我们有了一种更大的视野,整个宇宙,整个地球,整个人类的存亡,都跟我们的当下生存状态息息相关。这里的哲学含义,很有一种“刘慈欣味道”。在电影中,刘慈欣也出场了,他成了中国航天员,照片挂在墙上。
电影的科学技术色彩也特别浓郁,从地球发动机的设计,到利用木星引力航行,到洛希极限,还有对整个航行的设计,包括引航员空间站、人工智能,都有过硬的交代,而不是像以前国内的一些所谓科幻片那样,只是凭想象胡乱编造。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不可以小看。不光是科学发明,更在科学精神上,中国人有着短项。以前中国拍电影搞文化的,主要都是文科生,今后可能会有改变。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