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第三极环境评估报告发布,过去两千年以来
第三极的高山生态系统脆弱,全球变暖对该区的影响远远高于其他地区。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第三极冰川加速融化,冰崩和冰湖溃决事件频发。环境变化直接影响着亚洲水塔的稳定性,进而威胁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这需要人类更好地理解气候变暖及其对生态系统影响的科学,以便给决策者提供减缓灾害、适应变化等方面的信息和建议,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科学预测表明,未来更暖、更湿的气候会带来不可忽视的后果。在下一个世纪,冰川冰储量将快速减少,第三极地区东南部的冰川物质将比现在减少2/3。此外,下一个世纪积雪面积也将大幅减少,进而对河流径流的季节补给产生显著影响。
已有研究发现,印度季风、西风带和局地环流系统(例如山谷风)都可能从不同的源区传输污染物到第三极上空。尽管目前第三极地区的黑碳、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大气污染物含量与城市相比相对较低,但有上升的趋势。大气污染物从周边国家传输到第三极不仅对人类健康有害,还加速了冰川消融。
第三极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这里分布着地球上的稀有和濒危动植物物种。尽管地球上生物多样性面临较大的威胁,种族灭绝率高达20%左右,但第三极的脊椎动物物种灭绝率约为9%,植物物种灭绝率约为5%。
该区作为世界上最高的生态系统,发育有14座世界级山峰,为超过个湖泊和10多条大江大河流域提供了淡水水源。因其辽阔的面积和复杂多样的生态系统,第三极在气候变化、水文循环和陆表环境变化方面意义重大。它不但是重要的亚洲水塔,还具有独特的高山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对众多民族和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编辑 陈静 校对 李立军
由于一些第三极地区国家的保护,一些物种的数量有所增加,如普氏原羚和藏野驴。报告认为,目前有必要普查第三极的生物物种,获取生物多样性的基础数据,加大跨境保护力度,增强大众保护意识,进一步提高监测和管理能力,加强执法力度。建立针对外来入侵物种的预警机制,从而减缓气候变化带来的生态学效应。
冰芯和树轮古气候指标显示,第三极气候经历了多个冷暖事件,并在过去两千年以来呈整体变暖、变湿趋势。变暖在20世纪进一步加剧,并在本世纪达到峰值。与变暖趋势相似,降水增加开始于20世纪,且至今仍在继续。
第三极为1万多个湖泊提供淡水水源
青藏高原,可可西里连绵起伏的冰川。图/IC photo
报告展示了第三极气候、水体、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地表变化和人类影响的最新研究成果。
报告指出,第三极地区外部的人类活动,包括诸如黑碳排放、重金属污染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的空气污染,对该区环境造成负面效应。
第三极在21世纪末将进一步变暖变湿
生物多样性在人为保护干预下保持良好
变暖变湿导致冰冻圈相关自然灾害频发
新京报记者 张璐
模型预测指出,第三极气温在21世纪晚期将比参考时段(1995-2014)上升1.4-5.6℃。如果全球增温速率在本世纪末期一直维持在1.5℃,那么随海拔升高而加剧的增温速率将维持在1.℃,模型预估降水量将在21世纪末相应地增加6%-15%。
青藏高原上,冰川雪山融水形成高原水系。图/IC photo
地球第三极包括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山区,素有“亚洲水塔”之称,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高山生态系统。4月28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所获悉,联合国环境署发布了《第三极环境科学评估报告》。
报告显示,第三极地区在过去两千年以来整体呈变暖、变湿趋势,导致水体在过去30年内快速变化,水循环的加剧造成冰湖溃决和冰崩等地质灾害频发。第三极地区的生态系统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整体趋好,生物多样性在人为保护干预下保持良好,但仍面临包括气候变化在内的诸多挑战。
在可可西里雪地中迁徙的藏野驴。图/IC photo
外部人类活动对第三极环境造成负面效应
地球第三极包括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西至帕米尔-兴都库什山脉,东至横断山脉,北至天山和祁连山,南达喜马拉雅山,是亚洲水塔,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高山生态系统。第三极总面积超过5百万平方公里,冰雪覆盖面积约为10万平方公里,是地球上除南北极以外最大的冰雪储存库。
作为温度和降水量变化的结果,第三极地区的冰川面积和物质量都有所减少,喜马拉雅地区的冰川物质损失更多,而第三极腹地的冰川物质损失较少。这种变化还导致近年来冰冻圈相关的自然灾害频发。有迹象表明,未来随着气候的变化,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还会增加。积雪厚度、面积和持续时长在过去几十年里有所减少。同时,第三极地区大部分主要河流的径流量都有增加趋势。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