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与环境

假如地球上森林增加一倍,会发生什么?科学家

 

各国关注气候问题?

在巴黎气候峰会召开后,植树造林站在了国际上的道德制高点。因为植物能够中和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减缓人类工业发展中造成的温室效应。

在人类目前只能留在地球上生存的现在,植树造林成为了人类维护自身未来生存环境的最主要手段之一。


我国在参与巴黎气候峰会后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口号,也正是从那一年开始我国开始大力宣扬植树造林。

根据美国NASA拍摄的航空图,中国和印度在2020年成为了全球唯二绿化面积正增长的国家。不过我国实现绿化增长靠的是植树造林,印度实现绿化增长靠的是农业。


目前全球的森林覆盖率在30%左右,其中亚马逊雨林占据了全球森林覆盖率的五分之一。因为世界各国对于森林的重视,亚马逊雨林这样的大型森林受到了各国的一致关注。

而像这样的大型森林对于全球气候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亚马逊雨林每年都会排放大量的氧气,因此亚马逊雨林又有地球之肺的外号。


从亚马逊雨林这样的存在对于全球气候的影响我们不难看出森林覆盖率对于整个地球气候的重要性。对此有人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当地球上的森林增加一倍后,地球会发生什么?


爬虫时代?

其实地球生态对于整个地球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如果对于地球历史足够了解的人应该都会知道在地球早期曾经存在过一个爬虫时代。

那是恐龙还未兴盛,爬虫称王称霸的时代。那时候整个地球都覆盖着一层厚实的森林,而森林的呼吸排放了大量的氧气,这导致当时整个地球的含氧量远高于现代。


有学者估计,当时整个地球的含氧量在35%到45%之间,而我们现代地球的含氧量才不过21%。所以当时地球的含氧量达到了现代地球含氧量的1.5到2倍。

如此高的含氧量为当时动物的生长提供了巨大的帮助,这让本来较小的爬虫长得极为巨大。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现代和蜈蚣大小差不多的马陆虫在那个时代能长到两米长,另有一种名为巨脉蜻蜓的蜻蜓展翅可达0.75米,和我们现代人印象中的“小虫子”差了可不止一星半点。


那么这个时代为什么地球的含氧量那么高呢?这就要说到生物对于地球的影响了。很多人认为不管地球上的生物类群如何变化,地球本身是不会受到印象的。

这种想法实际上有着非常严重的谬误,我们现在的地球之所以长这样,实际上是地球生命和地球在亿万年时间里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地球诞生生命的早期阶段,整个地球是处于负氧状态的。有学者估计当时整个地球的含氧量可能只在1%到3%。

这个含氧量对于生命的发展可谓是极为不利,要知道就算是火星的含氧量都达到了0.15%,因此这时候的地球虽然诞生了生命,但是生命却极为微小和原始。


后来随着整个地球的发展和演化,这些原始生命形成了蓝藻。不要看现在的蓝藻显得如此原始和简单,但对于那时候的地球生命而言,蓝藻这种生物的诞生简直就是降维打击。于是蓝藻在地球迅速兴盛,在一段时间里铺满了整个地球的海床。


蓝藻作为植物自然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因此铺满了整个地球海床的蓝藻成为了当时地球造氧的主力军。

有学者估计,蓝藻的诞生使得地球含氧量从1%到3%左右攀升到了10%左右,这一过程大概用了6亿年到10亿年左右的时间。


蕨类植物造氧?

更高的含氧量自然能够撑起体型更大的生物,但是体型巨大但构造简单的生物和体型更大但构造精密的生物相比自然没有竞争力,于是根据达尔文的物种进化论,地球含氧量达到10%左右后地球上就诞生了体型更大且更复杂的生物。

而蓝藻这个地球造氧运动元老在地球的版本更新中陷入了劣势,它的地位被更高大且更复杂的蕨类植物所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