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与环境

地球两侧发现隐形“护罩”,研究后发现,原来

 

我们今天说的太空环境改造绝不仅仅是发射人造卫星那么简单,甚至还包括在地球周围制造了跨幅数万公里的巨大“保护罩”。而这个所谓的保护罩,还不是科幻电影里人类刻意为了抵御外星人建造的巨盾,而是我们在无意之中制造的……


1958年,美国物理学家詹姆斯·范艾伦和他的同事意外发现了两个环绕地球运行的高速粒子辐射带,这两个辐射带完全受地球磁场的控制。接下来的发现表明,它们的成因与人类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人类在无意中制造出来的巨大屏障。这两个辐射带,就是范艾伦辐射带。

范艾伦辐射带一共有两层,一般认为分布在南北纬40°-50°之间。其中内层(也叫内带)从地表以上640公里处一直延伸到9600公里的高空;而外层(也叫外带)更加广阔,覆盖范围从地表以上公里延伸到公里!二者之间还有一个范艾伦带缝,和内层、外层都充斥着高能粒子不同,范艾伦带缝里辐射非常少。


近几年,科学家们又在地球上空发现了第三个范艾伦带。和前两个不同,这个范艾伦带并不持续存在,只是偶尔出现,所以有时候会被忽略。

自从范艾伦带被发现以来,科学家们就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迄今为止,已经有不下于1000名科研人员对范艾伦带进行过研究。

2012年,NASA还专门发射了一组双胞胎卫星探测器——范艾伦探测器,对范艾伦带进行深入的研究。这两个卫星重量都不到700公斤,以每小时3200公里的速度在范艾伦带内穿梭。通过彼此之间的相互配合,两颗卫星在几年的服役时间里,给科学家们提供了大量宝贵的信息。


实际上,由于高速粒子携带的能量比较大,因此范艾伦带在一开始对于人类来说不是个好消息,甚至有的时候当哈勃太空望远镜路过范艾伦带时,科学家都会临时将其关闭,避免遭到伤害。而这两个范艾伦探测器当真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在高能粒子流中殊死奋战,取得了一系列的发现。

结果表明,虽然对人类探测器可能会有些影响,但从某些角度来看,范艾伦带也在拯救人类。


长期以来,每当提起人类对于自然的改造,伴随着的总是野生动植物水深火热、自然环境被严重破坏等等负面的消息。不过,随着科学家对范艾伦带的了解越来越深入,我们似乎也终于“为自然做了点好事”。

2017年,范艾伦探测器在监视地磁场中带电粒子的运动情况的时候,发现了一些奇怪的现象,那些危险的来自于太阳的高能粒子在靠近地球时,被一种神秘的低频屏障给阻拦了。

进一步的观测表明,这种低频屏障在长时间里始终在推动着范艾伦带,使其向外扩张。和20世纪60年代相比,太空中的辐射流下限已经离地球越来越远了。


科学家指出:范艾伦带对于抵御太阳辐射的高能粒子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高能粒子对地球的伤害。值得注意的是,在太阳活动强度提升的时候,范艾伦带也会膨胀,就好像有意提升自己的战斗力来应对更加棘手的敌人一样。在太阳风最强烈的时候,外带甚至可以膨胀100倍,将人类的航天器包裹进来,防止它们被太阳辐射所伤害。

可以说,范艾伦带的出现,纯属是人类的无心插柳。科学家认为,范艾伦带对于人类和电子设备的保护,和甚低频(VLF)无线电通信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么,VLF又是什么呢?


我们的生活中很少听到VLF,这是因为它确实和我们的日常生活距离比较遥远。不过,它在一些科学、工程领域应用比较多,尤其是在军事上,被广泛应用在雷达、潜水艇等方面。

我们知道,电磁波的频率与波长成反比,同时与其能量成正比。甚低频的波段在3K-30K赫兹之间,相对来说非常弱,所以对于我们日常生活来说用处不大。不过,凭借着波长的优势,VLF在潜艇上可以大显神威,可以绕过较大的障碍物,也可以在复杂地形中实现信号的传输。

VLF所产生的影响,绝不仅仅限于海面以下,它甚至可以把势力延伸到大气层以外的太空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