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与环境

地球64亿公里外传回的照片,上面的一个“蓝点”

 

人类在地球上生存繁衍了数百万年,从茹毛饮血的采集狩猎生活、到农业社会,再到工业时代不过短短数千年的时间。也就是说,我们真正拥有文明的时间并不长。

人类在不断地改善自己生存条件的同时,还在思考这样的问题:我们是谁?我从哪里来?最终要走向何处?


这种对起源与归宿的追问,既是一个哲学问题,也是人类科学发展、认知自然、了解宇宙的原动力。人类要解决也上的困扰,首先必须知道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我们脚踏大地,头顶苍芎,人类在地球上如此的渺小,无论我们站在多高的地方看到的都是一望无际的平川和遥远的天际。


这样的视觉感受以至于我们的古人不约而同地认为:这个世界是平的,天空就像一口扣在头顶的大锅一样。

并且,日月星辰在天空中的规律运行和我们静止不动的错觉导致了古人也认为地球是太阳系的中心,在这样的世界观下,我们人类妄自尊大、骄傲自满、不可一世,我们是谁?我们是上帝的儿子!


直到1543年哥白尼《天体运行论》的发表首次向宗教神学发起了挑战,经过布鲁诺、第谷·布拉赫、开普勒、伽利略等众多天文学家对天体运行规律的观测和研究,在17世纪初日心说模型已被广泛接受。

尤其是1687年牛顿理论的横空出世,为宗教神学的棺材板钉上了最后一颗真理的钉子。不过这时你如果要问当时的人们:我们是谁?你得到的回答,也是跟上帝还有些许的牵连。


因为就连牛顿本人都不是一个纯粹的牛顿主义者,他也认为万有引力背后一定还有上帝之手的参与,虽然如此,但牛顿所建立的完整而严密的经典力学体系为近代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学理论依据。

牛顿之后,科学和神学彻底分家,没有了神学的束缚,科学得以快速的发展。再加之望远镜的出现,人类更清楚的看到了地球以外的世界,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也开始以更加清晰的形象显现在人类的视野中。


不仅如此,我们还以前所未有的视野观察了银河系中的天体,在天空中发现了长短周期彗星、光度可变的恒星、超新星、模糊的螺旋星云。除了观测上的成就,我们的基础科学也出现了质的飞跃。

20世纪初,相对论的出现塑造了一个全新的时空观,让人们在解释天体运行时彻底拜托了上帝之手的参与。


1924年,埃德温哈勃对M31星云中变星的观测,发现我们认为的仙女座星云其实是独立于银河系之外的星星岛屿,并且通过星光红移还发现了遥远的星系正在远离我们。

这两项重大的发现导致了现代天文学的开端,人类的视野和认知也彻底的走出了银河系,来到了广袤的宇宙空间,并且开始着手建立宇宙演化模型。


除了对宏观世界的深刻认识,我们对微观世界也有了初步的了解,爱因斯他对布朗运动的描述确立了原子的存在、黑体辐射问题的发现让普朗克提出了量子理论、爱因斯坦对光电效应的解释让人们彻底了解了光的本质、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箔发现了原子核的存在,在以上的基础上人们也开始着手构建原子模型。

对宏观和微观世界的了解也让我们人类认识到自己在万物中并不是那么特殊,我们跟其他生物、甚至冷冰冰的物体一样都是由原子构成的,都是宇宙演化的结果。


不过这时人们依旧有个愿望没有满足,虽然我们可以用望远镜看其他天体,解释其他天体的运行规律,但是我们人类从来没有离开过地球,也更没有亲眼看到地球是什么模样。

虽然无数的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地球是圆的,但是我们人类总是本着没亲眼看到就不相信的原则,一直在怀疑地球的形状。


这个问题在1948年由于火箭技术的发展才得以解决,我们通过发射火箭在外太空拍摄地球的局部照片,然后通过拼接的方式才看到了地球的曲率。下图就是由九张照片拼接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