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环境所发现冰期-间冰期流域侵蚀风化与印度
地表岩石/矿物风化被认为是维持地球宜居性和不同尺度碳循环平衡的重要因子,是系统地球科学和地表地球动力学领域研究的基础理论前沿之一。但是,岩石风化与高原隆升、气候变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存在较多争论,特别是季风盛行的青藏高原周边。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相关的侵蚀和风化记录主要来自于物源和气候信息混合的边缘海,而缺乏高分辨率和可靠的单一盆地侵蚀和风化记录,特别是冰期-间冰期尺度的连续记录。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中科院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金章东研究团队,运用中国大陆环境科学钻探工程在青藏高原东南缘鹤庆盆地获取的666米湖泊沉积岩心,在古地磁、碳-14测年和轨道调谐建立的可信年代序列基础上,通过沉积岩心Rb含量、Rb/Sr和Al/Na比值重建整个更新世(过去260万年)硅酸盐岩、碳酸盐岩风化和侵蚀的历史(图1)。该研究提出Rb/Sr比值反映出硅酸盐岩来源的Rb和碳酸盐岩来源的Sr的相对通量,而Al/Na比值是硅酸盐岩侵蚀和风化的平衡,它们所揭示的流域硅酸盐岩和碳酸盐岩风化强度在冰期-间冰期尺度上均与印度夏季风同步变化。在间冰期,硅酸盐岩风化强度主要受控于温度变化;而冰期时,碳酸盐风化和粘土侵蚀占主导,明确了冰期-间冰期印度夏季风对流域侵蚀风化行为的控制。该研究有助于提升流域硅酸盐岩和碳酸盐岩风化相互竞争机理及其与季风气候关系的认识。
相关研究成果以Glacial-interglacial variation in catchment weathering and erosion paces the Indian summer monsoon during the Pleistocene为题,在线发表在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上。研究工作得到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的支持。
鹤庆HQ-2002钻孔2.64 Ma以来Rb含量、Rb/Sr和Al/Na比值及阿拉伯海ODP 722海表温度变化(Herbert et al., 2010)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