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与环境

地球上的“最后之地”

 

1.“天花”的最后“避难所” 2014年7月,长期被遗忘的装有天花病毒样本的瓶子在美国华盛顿的一家研究中心的一个纸箱子中被发现。在此之前,人们认为地球上只有两个受到严密保护的地方保存有这种致命病毒的样本。 天花病毒样本的瓶子 天花病毒“死灰复燃”危机? 全球消灭了天花病毒之后,世界各地的一些实验室还保留了一些以研究为目的的天花病毒,用于研究流行性疾病的治疗方法和开发病毒疫苗等。然而在1978年,天花病毒开始出现死灰复燃的危险。伯明翰大学医学院的一位摄影师珍妮特·帕克,一开始感觉头痛和肌肉疼痛,多日后全身出现红点,医生诊断为无害皮疹。然而两个星期后,一些异常症状开始出现,医生再次诊断为天花。虽然她接受了隔离治疗,但两周后仍然不幸去世。她母亲也被感染,但最终活了下来。 帕克之所以被感染,有可能是楼下实验室里研究人员保存的天花病毒样本通过通风管道进入了她的办公室里。伯明翰大学医学微生物学部门的负责人亨利·贝德森为帕克的不幸深感内疚,在帕克去世几天前自杀。 这种令人沉痛的一系列事件的发生,引发了人们对保留天花病毒研究的重新思考。人们意识到,我们需要完全灭绝病毒,而不仅仅只是消灭这种疾病。这一事件让人们认识到保存在实验室试管中和小瓶子里的天花病毒样本是一个严重隐患。 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全副武装制备天花病毒疫苗。 世界卫生组织呼吁要求所有样本病毒,要么摧毁,要么送到两个存放地之一:美国亚特兰大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或俄罗斯西伯利亚的国家病毒和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少量的样品很快从印度、日本、英国和其他地方被送过去。美国疾控中心根除天花计划负责人迈克尔·莱恩说:“显然,没有人希望病毒留在实验室里,他们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这些东西。” 在一些实验室仍保存着致命疾病的菌株。 其他地方还有天花病毒吗? 那么,我们又如何知道其他地方还有没有天花病毒残余呢?例如,在恐怖分子的藏身之处是否藏有天花病毒样本?或者,在某个被遗忘的冷库里是否留有天花病毒小瓶子?莱恩说:“我们不知道,我们没有办法证明这些消息的可靠性。” 不过,看起来天花样本已被限制在美国疾控中心和俄罗斯西伯利亚的病毒研究中心了。因为据专家们所知,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再没有人感染天花,没有恐怖分子站出来声称他们拥有天花病毒,也没有关于天花病毒被保存在一些秘密实验室里的传言。 但是,1992年,叛逃到美国的一名曾任苏联生物战机构副主任的俄罗斯军官称,苏联制造了50吨天花病毒,并有3万人从事天花和其他致病病毒武器的研究制造工作,如埃博拉、炭疽病和瘟疫等。 有人认为,天花病毒被开发成生物武器和进行工业规模生产并非不可能。但其他一些人,包括莱恩在内,对那位俄罗斯军官的指称持怀疑态度。莱恩说:“我们没有充分理由相信这种制造紧张气氛、耸人听闻的消息。” 天花病毒的最终命运会如何? 美国和俄罗斯存留的天花病毒最终的命运将是被彻底消灭。 2014年夏,在世界卫生组织大会上投票表决是否要销毁剩下的天花病毒样本时,俄罗斯代表团投票反对。俄罗斯并不是唯一想保留天花病毒的国家。 一些科学家提出,对复杂的病毒基因做更多的研究,可有助于设计出更有效的抗病毒药物,病毒样本的存在至关重要。 持异议者认为,大部分病毒研究可以用毒性较小的牛痘病毒或其他相关病毒来做。他们担心,如果没有彻底销毁天花病毒,谁又能保证它不会落入坏人之手呢?事实上,即使病毒被彻底销毁,现有的实验室技术也有可能根据已被测序的天花基因组重建天花病毒。 那么会有人这么做吗?莱恩认为,即使某个恐怖组织要想重建天花病毒,也要比其他方法更麻烦,付出的代价更大。 现在,至少人们所知的天花病毒只存留在于地球上两个非常特殊的实验室里,在那两个防范严密的地方,历史上最大的“杀手”天花病毒依然生机勃勃。如果天花病毒再次爆发无疑会是一场灾难,但是既然我们能够打败天花一次,我们也能再一次战胜它。 亚特兰大疾控中心 西伯利亚病毒研究中心 天花感染到人体后有12天的潜伏期,这期间感染者可以正常生活,丝毫不会意识到这可能已经是自己人生最后的日子了。到了第13天左右,病毒从被感染的细胞中爆发出来,涌入感染者的血液,感染者会发热、头痛、呕吐,强烈的身体疼痛让感染者病倒在床。不过,这时他(或她)可能还怀有希望,以为自己只是患了流感而已。 到了17天左右,希望破灭。感染者的舌头和嘴最早出现红疹,然后迅速蔓延到整个身体,四肢集中出现大量充满黏稠液体的豌豆大小的疙瘩。如果能在天花感染中幸存下来——30%的人会死于天花——这些疙瘩会在感染者身上留下终身难消的难看疤痕。 这就是天花病毒感染的可怕情景。据估计,仅在20世纪,世界上就有3亿人死于天花病毒感染,天花也成为历史上最可怕的病毒杀手。 1975年,孟加拉国的一个两岁女孩感染天花,她是地球上最后一个天花病毒感染者。经过30年根除天花的努力,1980年5月8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消灭了天花这一导致死亡、失明和毁容的最严重的大规模流行性疾病。 消灭天花是可能的,因为它与其他大多数致命病毒,如埃博拉、黄热病、艾滋病毒和流感病毒等不同,天花没有动物宿主,没有人类这个“孵化器”, 人体感染天花病毒后发生的可怕变化 2. 地球上还有未污染之地吗? 从河流、海洋到大气,人类似乎已经彻底污染了地球。人类学家认为,180万年至1.2万年前,人类祖先学会了用火,用火取暖,做饭,锻造工具。但与此同时,火的利用也开创了人为污染之先河。 污染的定义是:某些有害的东西进入环境,对环境造成破坏。虽然大自然有时也会产生一些有害污染物,野火燃烧会造成滚滚浓烟和大量灰烬,火山爆发会喷发出大量有毒有害气体,但地球上的大部分污染却都是人类造成的。 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凡有人类涉足的地方,哪怕是在地球上最偏僻的地方,都会留下人类制造的垃圾和废物,如:戈壁沙漠里有人类留下的破碎轮胎和塑料瓶子;太平洋洋流深处漂浮着大片的塑料袋;珠穆朗玛峰的皑皑积雪中留有人类丢弃的氧气筒和留下的污迹。 让我们看看如今的天空、陆地、淡水水系和海洋,茫茫世界是否还有远离污染的最后清净之地? 天空和陆地 空气污染有多种形式。雾霾和臭氧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十分严重。仅在印度,臭氧污染导致农作物的损失就达每年12亿美元。在人类健康方面,室外空气污染估计每年夺去100万人的生命;灶火燃烧通常会带来室内污染,并造成每年约200万人死亡。 周围地区的丛林大火让新加坡饱受雾霾之苦。 直接排放的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污染物进入大气层后,通过化学反应转变成科学家所称的二次污染物。有的污染物在大气中可漂浮数月之久。还有一些污染物,如甲烷,可在全球各地四处飘荡传播很多年,直至最后分解,通过雨雪降落地面。正如伦敦帝国学院研究空气污染的海伦·阿普西蒙教授所指出的:“哪怕你远离污染源,也不见得就能摆脱空气污染的困扰”。 进入大气中的污染物随着大气流动传播到远处,例如,印度尼西亚用火清除大片森林来开辟新的棕榈油种植园,新加坡人却不得不为其邻居这种刀耕火种的做法承受严重的烟雾污染。烟雾污染可以传播到很远的地方,南美洲和非洲南部的刀耕火种是导致整个南半球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根据对大气流动和污染物分布的了解,地球上没有任何地方能保证完全摆脱空气污染,这种情况也适用于地面。 相对来说,地球上有些地方空气比较清新。总体来说,南半球的空气质量要比北半球好一些,因为那里居住的人口较少。虽然空气污染物在全世界范围内流动,但由于风场类型所起的屏障作用,两个半球之间的空气较少混合。因此,地处偏远极地的南极可能是地球上空气最干净的地方。 但正如阿普西蒙所指出的那样,南极洲上空盘旋着一个巨大的污染源——臭氧层空洞。南极皑皑白雪上黑色的二氧化碳沉淀物非常显眼,所以即使在这个可能是地球上空气最干净的地方,也不再能保持隔绝尘世污染的原生状态。 在一些洞穴深处,如果没有与外部世界太多的空气循环,也可能含有相对无污染的干净空气。阿普西蒙说:“较深的洞穴内部虽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很少与外部有空气交换,但你不知道深洞里会有其他什么东西,可能会有大量的鸟类或蝙蝠的粪便。” 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愈发严重,这是2015年通过测量生成的电脑模拟图。 在发展中国家,工业污水大多未经处理的直接排放,这为环境带来持久而严重的破坏。 淡水水系 空气污染还会影响到水质,因此地球上还存在完全清洁淡水水体的希望也随之破灭。人类造成的空气污染的影响遍及全球,因此地球上任何地方已不可能存在无污染的原生态纯净水系。 虽然空气中的污染物质最后会沉降在水体中造成污染,但实际上污染淡水资源的主要污染物还是来自地面。化肥和废水等物质渗入地下水,排放进入湖泊、小溪和河流,最后进入大海。污染物质导致微生物大量繁殖,大量消耗水中的氧气,最终在世界各地形成许多死亡水域,如墨西哥湾的密西西比河三角洲。 未经处理的污水和工业废水是破坏淡水水系的罪魁祸首。据估计,在发展中国家里,80%的废水都直接排放进入了当地水道,例如印度新德里,99%的废水都被倾倒进入亚穆纳河;而在墨西哥城,所有液态废物都被倒入了梅斯基塔尔山谷中。这些做法导致河流被严重污染,下游居民不得不被迫喝被污染的水。 据调查,南亚有16.5亿人喝不到清洁安全的自来水;中国超过一半以上的河流和湖泊污染严重;巴基斯坦供水系统的样本72%不适合人类饮用。水体污染危害人类,也危害着环境。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生活在淡水水系中的动物种群在过去40年里减少了75%,主要原因是水体污染。 和空气一样,离人类最远的淡水水体可能是最干净的。加拿大北部的湖泊和河流,北极和南极的淡水水系可能是污染最少的水域。工业革命前形成的冰川层,以及被封在地表下面的冰下湖泊可能还保持着非常原始的原生状态。例如,南极洲的沃斯托克湖已被埋在冰下40万年,这些水体能保持干净,是因为除了钻孔取样之外,人类无法涉足那里。还有一些虽然地处偏远,但比较容易抵达的地区,如刚果盆地和亚马孙雨林,是仅次于南北极地区的污染较轻的地区。显然,人越少的地方,淡水资源也越纯净。 海洋 海洋占了地球表面的70%,虽然海洋大部分地方人类还未曾探索到,但仍然未能逃过人类造成的污染。据估计,60%~80%的海洋污染来自于陆地。污水通过港口、肮脏的海滩和污染的河道流入大海。海洋污染最普遍的是塑料污染,这是因为大多数进入海洋的人类废弃塑料需要几个世纪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完全分解。 令人惊讶的是,由于洋流的流动模式,海洋偏远地区也成了严重污染区域。例如,北太平洋中的中途岛环礁岛是一个无人居住区,只有科学家几个星期偶然造访一次。但岛上却污染严重,覆盖着大量被海水冲刷上岸的各种残屑碎片。海洋污染物进入海鸟的消化系统,给它们带来致命的危害。 深海曾被认为是与人类世界隔绝的地方,但那里的海底也沉积了许多人类制造的废物残骸。正如生物学海洋学家莉莎·莱文所说的那样,我们不得不接受一个严酷的事实,人类现在已经成为海洋生态系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深海层里最容易辨认发现的污染物是易拉罐和瓶子,还有人们丢弃的渔具、绳索、金属物体,甚至军事弹药和旧鞋也经常出现。海洋垃圾多样化表明了一个事实:有史以来,人们一直利用海洋当作垃圾倾倒场。除了我们能看到的,还有更多被埋在泥沙中看不到的污染物,以及肉眼无法看到的污染物,如塑料瓶和和塑料袋分解成的更小的塑料微粒。一些研究人员认为,这些填满大海的微小塑料块是不可能被清理掉的,甚至可能永远存在于海洋中。 塑料不是人类对海洋的唯一污染。漏油事故在世界各地经常发生,一些难以降解的化学物质,如多氯联苯(PCBs)也从陆地渗入水体中,进入海洋食物链。除此之外,船舶发动机和声纳造成的噪声污染也严重污染了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了鲸鱼、海豚和鱿鱼的死亡。虽然海洋中还存在未发现有物理污染碎片的地方,但却很难找到没有受到任何人类影响的地方。 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令人遗憾但明确的答案:地球上可能没有一个地方未被污染,正如一位研究人员所说的那样,“人类是导致地球环境污染的最主要原因”。 由于海水的流动性和连续性,各种污染物已遍布海洋的所有地方。 3.地球上还有远离人类噪声之地吗? 地球上还有隔绝了人类噪声的地方吗?要在地球上找到没有文明社会喧嚣的地方可能比想象的更难。 纽约地铁站里,乘客们忍受着难忍的噪声。那里的噪声水平通常超过100分贝,足以损害一个人的听力。纽约大学教授乔治·福伊站在地铁站台上,当四列火车同时进站时,他用手捂紧耳朵,拼命想阻挡住这可怕的噪声。 从那时开始,想要在地球上寻找最安静地方的想法成了乔治·福伊的一个执念。如果说地铁站里的噪声令人难以忍受,那么相反呢?绝对的安静之处在地球上存在吗? 噪音无处不在 福伊要寻找的绝对安静的地方,那里的噪声为“零分贝”。许多人,从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到生态学爱好者,他们都加入了寻找世界上最安静角落的队伍。事实证明,寻找这样的地方比他们想象中的要困难得多。福伊最后找到了最安静的地方,但那里却不是预想中躲避噪声的避难所。事实上,有一类噪声没有人能够逃避。 如果你安静地坐一会儿,竖起你的耳朵,你会听到什么?即使在看似非常安静的情况下,你也会很快注意到:电脑发出的嗡嗡声、时钟的滴答声、冰箱启动时的电流声、空调的呼呼声,以及附近车辆经过时微弱的嗡嗡声……人类的噪声总是以不同的形式如影随形地伴随着我们。 到底有没有地方可以让我们逃离这些背景噪声?让我们假设一下,水下深处可能是一个安静的所在,但那里却不是一个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另外,即使是在水下深处,你也无法逃避潜水艇发动机运转之类的声音,还有船只、钻井和各种爆炸声,这些噪声都渗透进入海洋中;而且在水里,声音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快四倍多,传播的距离也更远。 地球上相对安静的地方 排除人类世界最嘈杂的地方并不难。首先卫星图像可以排除掉有人造光的所有区域,然后谷歌地球可以进一步排除产生噪声的地方:木材加工业、矿业、农业、道路和航海运输航线等。 因此,南极洲应该算得上安静无噪音的候选地。毫无疑问,它是地球上的一个寂静角落。但在那里,冬天你不会想出去散步,而到了夏天,科研科考的飞机和旅游船只纷纷出现,驻扎在那里的科学家开动了呼呼作声的柴油发电机为营地提供动力,轰隆的声响可传到32千米之外甚至更远的地方。 地球上其他一些偏远地区似乎也好不了多少。飞机是给那些宁静地方带去噪声的“元凶”。晴朗的天气里,大型飞机的噪声可传播到160千米之外。无论飞得多高,飞机的声音都会传到地面上,当飞机从头顶飞过时,地面上的人听到飞机噪声的时间为3~8分钟。 虽然商业航班不会穿越南极洲,但却会飞过加拿大北部、西伯利亚或撒哈拉沙漠等荒野地带。即使是距离最近城市1900千米的亚马孙热带雨林深处,生态学家戈登·汉普顿也在那里录到了驶过飞机的噪声,每小时1~2架。他说:“你可以远离公路,却无法远离空中航道。” 汉普顿说,遗憾的是,地球上没有绝对可以隔绝人类声音的地方。生物声学专家、音景生态学科创始人之一的伯尼·克劳斯也认同:纵观地球各处,每天都可以听到某些声音。 由于自然界已没有真正宁静的地方,因此确定地球上最安静的地方,可以以安静持续时间长短为标准。几年前,保护乡村英格兰运动宣布,英国诺森伯兰郡某处为最宁静的地方,理由之一是:这个乡村田园十分宁静,虽然它的附近有一个军事训练区,由于某种原因这里远离所有道路,人们只能步行或骑山地车到达这里。这个偏僻的角落确实非常宁静,当然除了军事训练场上的坦克隆隆声,以及士兵在靶场上的打靶声。如果你在训练日去那里,是绝对谈不上安静的。 过去30年来,汉普顿发现了许多相对安静的地方,但多年来,这个安静之地列表一直在萎缩,当他重返那些安静之地时,发现很多地方已被噪声污染。不过他说,在美国还存在12个这样的安静所在,例如美国的一些国家公园。在世界各地也有更多的发现,他在厄瓜多尔雨林深处发现了一个安静的地方,南美洲也有一些。但是,德国、法国、西班牙、瑞士、奥地利等国家,欧洲其他发达地区和亚洲的部分地区都被排除在外。 即便南极也没有绝对的安静 不存在绝对安静的地方 不过,对于追求绝对安静无噪声的人,消声室可满足他们的愿望,这种房间不但隔音,而且还能吸音。福伊访问了明尼苏达州一个实验室的消声室,测量结果为负9.4分贝,小于零分贝,因为那里存在的任何声音都低于人类耳朵能听到的限度。“这应该是世界上最安静的地方了。”他说。 事实上,绝对的安静并不让人感觉舒服。在消声室里待着的几分钟里他注意到,绝对的安静也会被自己身体发出的各种声音所打破,他的呼吸、他的心跳,甚至还有当他皱眉时头皮摩擦头骨时发出的沙哑声,这些都让他意识到,“唯一绝对安静的时刻是当你死去时,只有那时你才会什么也听不到。” 虽然人类已有了建立世界上最安静地方的能力,但是,只要我们还活着,我们将永远无法逃避我们自己身体发出的声音。 另一方面,鉴于许多人在绝对安静环境下体验到的不适,也许我们真正渴望的是大自然宁静的旋律。在森林、海岸和山间,你可以在这些远离人类嘈杂声的地方放松15分钟或更长时间,在这样的宁静所在,也许你会很想在那里安静地独处片刻。 也许我们真正渴望的是大自然宁静的旋律。 4.地图上未标明的最后之地 我们已经绘制了整个地球的地图吗?事实上,还有许多未被绘制进地图的地方,但它们未在地图上标明的原因超乎你的想象。 1504年,一位意大利不知名的地图绘制者,仔细地将已知的世界地图绘制在一枚分成两半但仍相连的鸵鸟蛋上。这个葡萄柚大小的“地球仪”包括了不久前发现的遥远而神秘的陆地。但这幅“世界地图”仍然留有空白。在东南亚附近的一片海洋中,这位早已被人们遗忘的地图制作者在这个尚未探明的位置上用拉丁语精心刻下了几个字:“这里是龙的领地。” 绘制在鸵鸟蛋上的世界地图 地图为何与真实地貌不完全相符? 如今我们都知道,地球上并没有未知的龙的领地。然而,这并不是说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都已经绘制在地图上了。我们似乎已经有了包括全球各地的世界地图,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个世界地图就是完整的、准确的,甚至是值得信赖的。 首先,所有绘制的地图都带有绘制者的主观偏见,地图绘制者总是倾向于相信自己才是世界的中心,“我们总是想把自己的位置绘制在地图上,我们想要找到自己在地图上的位置,但同时我们又想超越地图,俯视世界,好像我们是上帝似的。” 伦敦玛丽皇后大学的文艺复兴研究教授杰里·布罗顿说道。 他说,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谷歌地球的新用户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查找自己所在位置的原因。现代科技让人们能够更好地体验这种自我存在感,但这种心理趋势本身并不新鲜。这种心理可以追溯到最古老的世界地图,在巴格达附近发现的一幅2500年前的楔形文字地图,就是以巴比伦为世界中心的。纵观地图绘制史,从那时开始,以自己所在地为世界中心的倾向似乎一直没有什么大的改变。例如,今天的美国地图仍然以美洲为中心位置,日本地图以日本为中心,中国地图以中国为中心。一些澳大利亚的地图甚至将地球仪倒转过来,不是通常的北半球在上,而是南半球在上。为避免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地图绘制方法,联合国采取了一个中立的办法,象征性地将地图上的世界中心定在北极。 同样,一些绘制者还可以通过地图抬高自己的地理位置价值,或表现出对某些地方的偏见。 宗教、政治和经济因素也会对地图的客观真实性产生影响。“地图代表了从某个视角看世界的一种观点,一种论证。”布罗顿说,“即使是今天的数字地图仍然在遵循着这种规则,例如,谷歌和其他数字地图将世界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网络浏览器’,亦是出于商业利益的驱动。” 但谷歌地图产品经理曼尼克·古普塔反驳说,谷歌地图的主要目的是组织起全世界的信息,使人人皆可访问并提供实际用途,商业利益只是其中一部分。“技术只是一种工具,我们的工作是确保它超级准确和有效,而只有用户才能决定如何使用它。”古普塔说。 然而,即使有了数字地图,仍然有许多人认为不值得关注的一些地区未被绘制进地图中,这种情况的严重程度甚至超乎想象,如巴基斯坦卡拉奇的贫困棚户区、墨西哥城的贫民窟,以及地图绘制者不常去的战火纷飞地区等。 这种忽视意味着,一些偏远地区的地图还包含多年来未被注意的一些错误。例如,科学家最近去新喀里多尼亚珊瑚海的沙岛考察,却发现这个岛根本不存在。至少十年前,可能因人为错误,这个“幽灵岛”就进入了澳大利亚地图和谷歌地球,但一直未被发现。 海洋同样是地球上未能在地图上完全绘制出来的地方,尽管海洋占了地球的大部分面积。“最大的未知领域是海床。”布罗顿说。随着水下开采和钻井作业的增多,某些国家,尤其是俄罗斯,正在声称对海底大片土地拥有所有权;此外,随着海冰迅速消退,越来越多的领土也将引起世界各国的争夺。“随着海底地貌的变化,更多的矿产资源可以得到开发利用,因此海底地图的绘制也变得极为重要。”布罗顿说道。 1775年的一张世界地图,显然很多地区的大小失真严重,尤其是非洲和澳洲。 地图绘制:低质量的现实,高质量的追求 美国俄勒冈州一位曾屡获殊荣的地图制图师戴夫·艾莫斯认为,世界大部分地区都已在地图上绘制了出来,但他相信绝大多数的地图都不够完善,包括现有的美国地图在内。 然而,要绘制高标准的地图非常耗时耗力,还需要付出不菲的代价,例如,艾莫斯重新绘制信息化程度更高的美国地图花费了6000个小时。因此,就艾莫斯所知,现在只有欧洲、日本、新西兰,还有现在的美国可满足这些高标准。“我们通常认为,生活在现代,一切都已经完成了。但是人们只要以稍稍不同的角度看那些地图,他们仍然会看到地图上需要完善改进的地方几乎无处不在。”他说。不过,艾莫斯希望,有一天人们将能够普遍用到较高标准的地图,地图的比例精度也会越来越高,比如精确到州和市一级。 但即使是最详尽的地图也无法绕过一个基本问题:在地图上近乎完美的映射出真实世界任何地方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地球表面的变化速度快得令人难以想象,包括人类导致的变化和大自然的变化,而这正体现了地球自然界和地球生命的活力。古普塔说,亚洲和非洲一些城市的崛起、扩大和变化,连谷歌地图也无法及时跟上。同时,自然景观也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中,岛屿被大海吞噬,浮冰正在消失,海岸线迅速侵蚀,森林不断消失。“当你绘制出一份完美的世界地图时,它就已经开始过时了。真实世界的变化总是超前于我们绘制在地图上的世界,因为地球始终在持续不断的变化之中。”古普塔说道。 从这个意义上说,整个世界的地图永远都不会达到完美,而且将永远这样。一个城市鸟瞰图告诉了你它的基本位置,但你无法根据它浏览到城市的各个角落,折页地图在它付印之时就已经成了时代发展的遗迹。地震造成的破坏、新道路的建成,或边界线的重新谈判界定,等等,都有可能不能及时在地图上反映出来。谷歌地图可以为单车旅行者指示从伦敦到布莱顿的行走方向,但却无法给想游历巴西贫民窟或体验戈壁沙漠沙丘之旅的游客提供行程指南。 所以,即使是最好最精确的地图,也只是相对比其他一些地图与真实地球的地理面貌更接近一些而已,人类从古以来对未知土地和空间的探索永远也不会结束。 2000~2016年之间,迪拜海岸的变化。 5.拥挤的世界还有多余空间吗? 当我们身处摩肩接踵的新德里市场,行走在熙熙攘攘的东京街头,或在伦敦的地铁站上与发着汗味的陌生人拥挤在一处时,我们很难想象,如果这个世界变得比今天更加拥挤,人类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世界越来越拥挤 研究人员确信:世界将变成一个日益拥挤的地方。据联合国相关机构预测,到2030年,世界人口将从目前的73亿增加到84亿,而到2050年,这一数字更将上升到92亿,并在2100年达到令人吃惊的112亿。 然而,即使是在今天,似乎无论哪里都会发现拥挤的人群。在纽约和旧金山之外开车几小时进入卡茨基尔山或雷斯岬国家海滨公园,你会发现山径和海滩上挤满了成群的城市居民。一些偏远地区所谓的田园空间也被蜂拥而至的旅游客流所挤占,一些旅游胜地的门票提前几个月就卖出去了,犹他州拱门国家公园曾一度因交通堵塞而关闭了几个小时。 人类的足迹甚至出现在一些极其偏僻的地方,如蒙古戈壁沙漠上的游牧民,撒哈拉沙漠里的柏柏尔人,以及南极洲营地里的科学家。 随着世界变得更加拥挤,地球上还能再找到一片没有人类定居和涉足的土地吗?人类最终将占据地球上所有剩余的宜居空间吗? 未来人类的生存状态 在日益拥挤的地球上,未来人类将如何生存?专家预测,根据当前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人将会生活在城市里。1930年,只有30%的世界人口居住在城市里,如今这个比例已占到55%左右,到2050年,或许会有三分之二的人将居住在城市地区。 纽约市区从1767年到1930年之间的变化。 届时,大约一半的世界人口将居住在50万至300万人口的中小城市里,其余人将生活在1000万或更多人口的大城市里。一些巨型区域,由许多城市组成的向外扩张达数百千米的地方,将成为常态,就像如今的大纽约地区和中国的珠江三角洲,这两个巨型城市区域随着地理范围的扩大,人口密度也随之增加。 在人口密集的美国曼哈顿,居民们可享受高质量的生活,包括教育、文化、就业机会、医疗选择和各种基础设施,然而并不是所有地方随着城市的扩展都能得到相应的保障。正如华盛顿大学统计和社会学教授艾德里安·拉夫特里所指出的那样,人口增长必须要有规划,首先要考虑淡水供应、卫生设施和废物处理等基础设施问题。但令人担忧的是,最需要解决这些问题的地方,也是预计人类人口增长最多的地方。例如,到2100年,非洲人口将从目前的10亿人激增到40亿人以上。这是一个很可怕的预测数字。问题是,非洲的大城市,包括亚洲的一些大城市,在某种程度上并不具备吸收大量涌入人口的能力。 然而,城市不是唯一因日益增长的人口而将在未来发生重大变化的地方,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居住人口也会有适量增加。随着气候变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将南极洲建设成为可居住之地也并非不可想象,虽然也许那里居住的人口不会太密集。这似乎也意味着,未来很难再找到一个没有人类涉足的空间了。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实际上将没有生存空间了。事实上,世界上约有一半的土地目前只居住着2%的地球人口;而另一方面,3%的土地上却要容纳一半以上的世界人口。由于城市生活对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不断增长的人口数量意味着未经开发的原始地带也将越来越少,城市发展对原始雨林构成了极大威胁,更大的威胁是城市化对原始地貌的间接影响。城市建设需要木材用于建筑和家具制造,农业发展需要土地用于种植粮食,还需要大量空间处理每天产生的成吨垃圾,等等。 最终,世界人口可能会趋于平稳。即使世界人口数字已飙升到上百亿,但在这个世纪里,人口增长速度实际上已经在放缓,预计将继续这一趋势。从现在开始的几十年后,人类人口甚至可能会开始下降。然而在可预见的未来,我们将继续面对一个越来越拥挤的地球,尽管未来仍不确定。 预计2050年,世界人口增量分布。 6.地球上还有不能上网的地方吗? 世界上还有不能上网的地方吗?事实上,还真有一些无法连上互联网的地方。 现在的人已经无法想象没有互联网的生活。对许多人来说,查看电子邮件,在网上冲浪或在线咨询,是每天的必做之事。世界上大约有13亿人除了网络,对其他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网络支撑着他们的整个生活。但网络的触角是否已触及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呢? 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是,对于世界上许多贫困地区的人们来说,他们既没有登录上网的途径,也没有连上互联网的技术。统计数字很能说明问题,发展中国家中只有31%的人使用互联网,而这个比例在发达国家达到了77%。 但是,如果就网络技术本身来说,地球上是否还有有线网络和无线信号都抵达不到的地方呢? 互联网接入的三个途径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解释互联网接入的不同途径。上网的主要机制是有线连接、移动网络和卫星。光纤电缆是网络的核心,它们纵横交错于海洋和陆地。通信电缆最早于19世纪50年代铺设完成,主要用于传播电报信号,今天这些电缆仍然连接着除了南极洲之外的其他各大洲,包括许多(但不是所有)的小岛屿国家在内。 移动连接依靠的是手机无线网络发射塔。事实上,许多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非洲,主要依靠移动连接来访问互联网,在撒哈拉沙漠中很多时间也可以访问互联网,虽然时有中断,速度也慢,但毕竟可以上网。 最后,卫星联网是最慢的上网方式,但对于那些远离手机塔或电缆线的人来说,这是他们唯一的选择。铱卫星星座的覆盖范围遍及整个地球,通过卫星电话可以连接任何无法上网的地方,如美国国家公园、南极洲或一些诸如库克群岛这种偏僻孤立的地方。因此在很多情况下,卫星联网是最佳的解决方案,尽管可能不是最快的上网方式。造成卫星联网速度慢的原因是距离,例如在赤道,数据在卫星和用户之间传播需要穿越大约3.5万千米的距离。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卫星联网的技术和速度也在逐步提高。虽然还会有地方很难通过卫星和其他方式联网,但这些地方会越来越少。 在很多偏远地区,人们仍可通过铱星信号上网。 联网新技术开发及未来互联网影响 除了这三种联网途径之外,谷歌的“热气球计划”可利用气球让无法联网的人们也能上网。巨大的气球群飞行在21千米的高空,可以为农村或受灾地区提供互联网连接服务。像卫星一样,通过气球联网的人需要一种特殊的天线来接收和发送信号。 一些临时点的上网技术也在开发之中,例如,地下隧道可以通过移动无线电通信技术联网,就像美国铁路公司和欧洲之星列车,以及一些城市的地铁一样。 如此来说,互联网的覆盖是否可以做到无处不在呢?也不完全是。有几个地方有线、无线或卫星信号都无法抵达。例如,地球上最深的格鲁吉亚的库鲁伯亚拉洞穴深处,深达1710米的地底下,信号无法抵达那里。但是,如果附近有手机塔,或洞穴正上方有开口可让卫星信号穿透进去的话,也不排除可连上互联网信号的可能性。 另一个没有互联网的最后之地是水下深处。虽然许多潜艇也可以利用移动无线电通信技术连接互联网,但信号极差,或因水导致信号扭曲而完全无法获得信号。 事实上,未来可能会出现一些没有互联网的地区。一些社区会有意选择切断互联网联系,像南美、新几内亚和印度的一些原始部落,他们宁愿选择保持与世隔绝。也许某些群体说,“我们不想要互联网”的话,也不会让人太感惊讶。 要真正完全避开互联网的影响,可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今甚至是最偏远的荒野中,互联网信号也可以渗透进去。如果你发现自己很渴望以前没有电子邮件和脸谱网的生活,只要想想,如今网络的触角已伸入人类生活的每个角落,你也许真的很难逃脱互联网的影响。 谷歌气球项目不失为一个改善偏远地区网络状况的合理方案。 1.“天花”的最后“避难所” 2014年7月,长期被遗忘的装有天花病毒样本的瓶子在美国华盛顿的一家研究中心的一个纸箱子中被发现。在此之前,人们认为地球上只有两个受到严密保护的地方保存有这种致命病毒的样本。 天花病毒样本的瓶子 天花病毒“死灰复燃”危机? 全球消灭了天花病毒之后,世界各地的一些实验室还保留了一些以研究为目的的天花病毒,用于研究流行性疾病的治疗方法和开发病毒疫苗等。然而在1978年,天花病毒开始出现死灰复燃的危险。伯明翰大学医学院的一位摄影师珍妮特·帕克,一开始感觉头痛和肌肉疼痛,多日后全身出现红点,医生诊断为无害皮疹。然而两个星期后,一些异常症状开始出现,医生再次诊断为天花。虽然她接受了隔离治疗,但两周后仍然不幸去世。她母亲也被感染,但最终活了下来。 帕克之所以被感染,有可能是楼下实验室里研究人员保存的天花病毒样本通过通风管道进入了她的办公室里。伯明翰大学医学微生物学部门的负责人亨利·贝德森为帕克的不幸深感内疚,在帕克去世几天前自杀。 这种令人沉痛的一系列事件的发生,引发了人们对保留天花病毒研究的重新思考。人们意识到,我们需要完全灭绝病毒,而不仅仅只是消灭这种疾病。这一事件让人们认识到保存在实验室试管中和小瓶子里的天花病毒样本是一个严重隐患。 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全副武装制备天花病毒疫苗。 世界卫生组织呼吁要求所有样本病毒,要么摧毁,要么送到两个存放地之一:美国亚特兰大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或俄罗斯西伯利亚的国家病毒和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少量的样品很快从印度、日本、英国和其他地方被送过去。美国疾控中心根除天花计划负责人迈克尔·莱恩说:“显然,没有人希望病毒留在实验室里,他们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这些东西。” 在一些实验室仍保存着致命疾病的菌株。 其他地方还有天花病毒吗? 那么,我们又如何知道其他地方还有没有天花病毒残余呢?例如,在恐怖分子的藏身之处是否藏有天花病毒样本?或者,在某个被遗忘的冷库里是否留有天花病毒小瓶子?莱恩说:“我们不知道,我们没有办法证明这些消息的可靠性。” 不过,看起来天花样本已被限制在美国疾控中心和俄罗斯西伯利亚的病毒研究中心了。因为据专家们所知,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再没有人感染天花,没有恐怖分子站出来声称他们拥有天花病毒,也没有关于天花病毒被保存在一些秘密实验室里的传言。 但是,1992年,叛逃到美国的一名曾任苏联生物战机构副主任的俄罗斯军官称,苏联制造了50吨天花病毒,并有3万人从事天花和其他致病病毒武器的研究制造工作,如埃博拉、炭疽病和瘟疫等。 有人认为,天花病毒被开发成生物武器和进行工业规模生产并非不可能。但其他一些人,包括莱恩在内,对那位俄罗斯军官的指称持怀疑态度。莱恩说:“我们没有充分理由相信这种制造紧张气氛、耸人听闻的消息。” 天花病毒的最终命运会如何? 美国和俄罗斯存留的天花病毒最终的命运将是被彻底消灭。 2014年夏,在世界卫生组织大会上投票表决是否要销毁剩下的天花病毒样本时,俄罗斯代表团投票反对。俄罗斯并不是唯一想保留天花病毒的国家。 一些科学家提出,对复杂的病毒基因做更多的研究,可有助于设计出更有效的抗病毒药物,病毒样本的存在至关重要。 持异议者认为,大部分病毒研究可以用毒性较小的牛痘病毒或其他相关病毒来做。他们担心,如果没有彻底销毁天花病毒,谁又能保证它不会落入坏人之手呢?事实上,即使病毒被彻底销毁,现有的实验室技术也有可能根据已被测序的天花基因组重建天花病毒。 那么会有人这么做吗?莱恩认为,即使某个恐怖组织要想重建天花病毒,也要比其他方法更麻烦,付出的代价更大。 现在,至少人们所知的天花病毒只存留在于地球上两个非常特殊的实验室里,在那两个防范严密的地方,历史上最大的“杀手”天花病毒依然生机勃勃。如果天花病毒再次爆发无疑会是一场灾难,但是既然我们能够打败天花一次,我们也能再一次战胜它。 亚特兰大疾控中心 西伯利亚病毒研究中心 天花感染到人体后有12天的潜伏期,这期间感染者可以正常生活,丝毫不会意识到这可能已经是自己人生最后的日子了。到了第13天左右,病毒从被感染的细胞中爆发出来,涌入感染者的血液,感染者会发热、头痛、呕吐,强烈的身体疼痛让感染者病倒在床。不过,这时他(或她)可能还怀有希望,以为自己只是患了流感而已。 到了17天左右,希望破灭。感染者的舌头和嘴最早出现红疹,然后迅速蔓延到整个身体,四肢集中出现大量充满黏稠液体的豌豆大小的疙瘩。如果能在天花感染中幸存下来——30%的人会死于天花——这些疙瘩会在感染者身上留下终身难消的难看疤痕。 这就是天花病毒感染的可怕情景。据估计,仅在20世纪,世界上就有3亿人死于天花病毒感染,天花也成为历史上最可怕的病毒杀手。 1975年,孟加拉国的一个两岁女孩感染天花,她是地球上最后一个天花病毒感染者。经过30年根除天花的努力,1980年5月8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消灭了天花这一导致死亡、失明和毁容的最严重的大规模流行性疾病。 消灭天花是可能的,因为它与其他大多数致命病毒,如埃博拉、黄热病、艾滋病毒和流感病毒等不同,天花没有动物宿主,没有人类这个“孵化器”, 人体感染天花病毒后发生的可怕变化 2. 地球上还有未污染之地吗? 从河流、海洋到大气,人类似乎已经彻底污染了地球。人类学家认为,180万年至1.2万年前,人类祖先学会了用火,用火取暖,做饭,锻造工具。但与此同时,火的利用也开创了人为污染之先河。 污染的定义是:某些有害的东西进入环境,对环境造成破坏。虽然大自然有时也会产生一些有害污染物,野火燃烧会造成滚滚浓烟和大量灰烬,火山爆发会喷发出大量有毒有害气体,但地球上的大部分污染却都是人类造成的。 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凡有人类涉足的地方,哪怕是在地球上最偏僻的地方,都会留下人类制造的垃圾和废物,如:戈壁沙漠里有人类留下的破碎轮胎和塑料瓶子;太平洋洋流深处漂浮着大片的塑料袋;珠穆朗玛峰的皑皑积雪中留有人类丢弃的氧气筒和留下的污迹。 让我们看看如今的天空、陆地、淡水水系和海洋,茫茫世界是否还有远离污染的最后清净之地? 天空和陆地 空气污染有多种形式。雾霾和臭氧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十分严重。仅在印度,臭氧污染导致农作物的损失就达每年12亿美元。在人类健康方面,室外空气污染估计每年夺去100万人的生命;灶火燃烧通常会带来室内污染,并造成每年约200万人死亡。 周围地区的丛林大火让新加坡饱受雾霾之苦。 直接排放的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污染物进入大气层后,通过化学反应转变成科学家所称的二次污染物。有的污染物在大气中可漂浮数月之久。还有一些污染物,如甲烷,可在全球各地四处飘荡传播很多年,直至最后分解,通过雨雪降落地面。正如伦敦帝国学院研究空气污染的海伦·阿普西蒙教授所指出的:“哪怕你远离污染源,也不见得就能摆脱空气污染的困扰”。 进入大气中的污染物随着大气流动传播到远处,例如,印度尼西亚用火清除大片森林来开辟新的棕榈油种植园,新加坡人却不得不为其邻居这种刀耕火种的做法承受严重的烟雾污染。烟雾污染可以传播到很远的地方,南美洲和非洲南部的刀耕火种是导致整个南半球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根据对大气流动和污染物分布的了解,地球上没有任何地方能保证完全摆脱空气污染,这种情况也适用于地面。 相对来说,地球上有些地方空气比较清新。总体来说,南半球的空气质量要比北半球好一些,因为那里居住的人口较少。虽然空气污染物在全世界范围内流动,但由于风场类型所起的屏障作用,两个半球之间的空气较少混合。因此,地处偏远极地的南极可能是地球上空气最干净的地方。 但正如阿普西蒙所指出的那样,南极洲上空盘旋着一个巨大的污染源——臭氧层空洞。南极皑皑白雪上黑色的二氧化碳沉淀物非常显眼,所以即使在这个可能是地球上空气最干净的地方,也不再能保持隔绝尘世污染的原生状态。 在一些洞穴深处,如果没有与外部世界太多的空气循环,也可能含有相对无污染的干净空气。阿普西蒙说:“较深的洞穴内部虽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很少与外部有空气交换,但你不知道深洞里会有其他什么东西,可能会有大量的鸟类或蝙蝠的粪便。” 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愈发严重,这是2015年通过测量生成的电脑模拟图。 在发展中国家,工业污水大多未经处理的直接排放,这为环境带来持久而严重的破坏。 淡水水系 空气污染还会影响到水质,因此地球上还存在完全清洁淡水水体的希望也随之破灭。人类造成的空气污染的影响遍及全球,因此地球上任何地方已不可能存在无污染的原生态纯净水系。 虽然空气中的污染物质最后会沉降在水体中造成污染,但实际上污染淡水资源的主要污染物还是来自地面。化肥和废水等物质渗入地下水,排放进入湖泊、小溪和河流,最后进入大海。污染物质导致微生物大量繁殖,大量消耗水中的氧气,最终在世界各地形成许多死亡水域,如墨西哥湾的密西西比河三角洲。 未经处理的污水和工业废水是破坏淡水水系的罪魁祸首。据估计,在发展中国家里,80%的废水都直接排放进入了当地水道,例如印度新德里,99%的废水都被倾倒进入亚穆纳河;而在墨西哥城,所有液态废物都被倒入了梅斯基塔尔山谷中。这些做法导致河流被严重污染,下游居民不得不被迫喝被污染的水。 据调查,南亚有16.5亿人喝不到清洁安全的自来水;中国超过一半以上的河流和湖泊污染严重;巴基斯坦供水系统的样本72%不适合人类饮用。水体污染危害人类,也危害着环境。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生活在淡水水系中的动物种群在过去40年里减少了75%,主要原因是水体污染。 和空气一样,离人类最远的淡水水体可能是最干净的。加拿大北部的湖泊和河流,北极和南极的淡水水系可能是污染最少的水域。工业革命前形成的冰川层,以及被封在地表下面的冰下湖泊可能还保持着非常原始的原生状态。例如,南极洲的沃斯托克湖已被埋在冰下40万年,这些水体能保持干净,是因为除了钻孔取样之外,人类无法涉足那里。还有一些虽然地处偏远,但比较容易抵达的地区,如刚果盆地和亚马孙雨林,是仅次于南北极地区的污染较轻的地区。显然,人越少的地方,淡水资源也越纯净。 海洋 海洋占了地球表面的70%,虽然海洋大部分地方人类还未曾探索到,但仍然未能逃过人类造成的污染。据估计,60%~80%的海洋污染来自于陆地。污水通过港口、肮脏的海滩和污染的河道流入大海。海洋污染最普遍的是塑料污染,这是因为大多数进入海洋的人类废弃塑料需要几个世纪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完全分解。 令人惊讶的是,由于洋流的流动模式,海洋偏远地区也成了严重污染区域。例如,北太平洋中的中途岛环礁岛是一个无人居住区,只有科学家几个星期偶然造访一次。但岛上却污染严重,覆盖着大量被海水冲刷上岸的各种残屑碎片。海洋污染物进入海鸟的消化系统,给它们带来致命的危害。 深海曾被认为是与人类世界隔绝的地方,但那里的海底也沉积了许多人类制造的废物残骸。正如生物学海洋学家莉莎·莱文所说的那样,我们不得不接受一个严酷的事实,人类现在已经成为海洋生态系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深海层里最容易辨认发现的污染物是易拉罐和瓶子,还有人们丢弃的渔具、绳索、金属物体,甚至军事弹药和旧鞋也经常出现。海洋垃圾多样化表明了一个事实:有史以来,人们一直利用海洋当作垃圾倾倒场。除了我们能看到的,还有更多被埋在泥沙中看不到的污染物,以及肉眼无法看到的污染物,如塑料瓶和和塑料袋分解成的更小的塑料微粒。一些研究人员认为,这些填满大海的微小塑料块是不可能被清理掉的,甚至可能永远存在于海洋中。 塑料不是人类对海洋的唯一污染。漏油事故在世界各地经常发生,一些难以降解的化学物质,如多氯联苯(PCBs)也从陆地渗入水体中,进入海洋食物链。除此之外,船舶发动机和声纳造成的噪声污染也严重污染了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了鲸鱼、海豚和鱿鱼的死亡。虽然海洋中还存在未发现有物理污染碎片的地方,但却很难找到没有受到任何人类影响的地方。 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令人遗憾但明确的答案:地球上可能没有一个地方未被污染,正如一位研究人员所说的那样,“人类是导致地球环境污染的最主要原因”。 由于海水的流动性和连续性,各种污染物已遍布海洋的所有地方。 3.地球上还有远离人类噪声之地吗? 地球上还有隔绝了人类噪声的地方吗?要在地球上找到没有文明社会喧嚣的地方可能比想象的更难。 纽约地铁站里,乘客们忍受着难忍的噪声。那里的噪声水平通常超过100分贝,足以损害一个人的听力。纽约大学教授乔治·福伊站在地铁站台上,当四列火车同时进站时,他用手捂紧耳朵,拼命想阻挡住这可怕的噪声。 从那时开始,想要在地球上寻找最安静地方的想法成了乔治·福伊的一个执念。如果说地铁站里的噪声令人难以忍受,那么相反呢?绝对的安静之处在地球上存在吗? 噪音无处不在 福伊要寻找的绝对安静的地方,那里的噪声为“零分贝”。许多人,从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到生态学爱好者,他们都加入了寻找世界上最安静角落的队伍。事实证明,寻找这样的地方比他们想象中的要困难得多。福伊最后找到了最安静的地方,但那里却不是预想中躲避噪声的避难所。事实上,有一类噪声没有人能够逃避。 如果你安静地坐一会儿,竖起你的耳朵,你会听到什么?即使在看似非常安静的情况下,你也会很快注意到:电脑发出的嗡嗡声、时钟的滴答声、冰箱启动时的电流声、空调的呼呼声,以及附近车辆经过时微弱的嗡嗡声……人类的噪声总是以不同的形式如影随形地伴随着我们。 到底有没有地方可以让我们逃离这些背景噪声?让我们假设一下,水下深处可能是一个安静的所在,但那里却不是一个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另外,即使是在水下深处,你也无法逃避潜水艇发动机运转之类的声音,还有船只、钻井和各种爆炸声,这些噪声都渗透进入海洋中;而且在水里,声音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快四倍多,传播的距离也更远。 地球上相对安静的地方 排除人类世界最嘈杂的地方并不难。首先卫星图像可以排除掉有人造光的所有区域,然后谷歌地球可以进一步排除产生噪声的地方:木材加工业、矿业、农业、道路和航海运输航线等。 因此,南极洲应该算得上安静无噪音的候选地。毫无疑问,它是地球上的一个寂静角落。但在那里,冬天你不会想出去散步,而到了夏天,科研科考的飞机和旅游船只纷纷出现,驻扎在那里的科学家开动了呼呼作声的柴油发电机为营地提供动力,轰隆的声响可传到32千米之外甚至更远的地方。 地球上其他一些偏远地区似乎也好不了多少。飞机是给那些宁静地方带去噪声的“元凶”。晴朗的天气里,大型飞机的噪声可传播到160千米之外。无论飞得多高,飞机的声音都会传到地面上,当飞机从头顶飞过时,地面上的人听到飞机噪声的时间为3~8分钟。 虽然商业航班不会穿越南极洲,但却会飞过加拿大北部、西伯利亚或撒哈拉沙漠等荒野地带。即使是距离最近城市1900千米的亚马孙热带雨林深处,生态学家戈登·汉普顿也在那里录到了驶过飞机的噪声,每小时1~2架。他说:“你可以远离公路,却无法远离空中航道。” 汉普顿说,遗憾的是,地球上没有绝对可以隔绝人类声音的地方。生物声学专家、音景生态学科创始人之一的伯尼·克劳斯也认同:纵观地球各处,每天都可以听到某些声音。 由于自然界已没有真正宁静的地方,因此确定地球上最安静的地方,可以以安静持续时间长短为标准。几年前,保护乡村英格兰运动宣布,英国诺森伯兰郡某处为最宁静的地方,理由之一是:这个乡村田园十分宁静,虽然它的附近有一个军事训练区,由于某种原因这里远离所有道路,人们只能步行或骑山地车到达这里。这个偏僻的角落确实非常宁静,当然除了军事训练场上的坦克隆隆声,以及士兵在靶场上的打靶声。如果你在训练日去那里,是绝对谈不上安静的。 过去30年来,汉普顿发现了许多相对安静的地方,但多年来,这个安静之地列表一直在萎缩,当他重返那些安静之地时,发现很多地方已被噪声污染。不过他说,在美国还存在12个这样的安静所在,例如美国的一些国家公园。在世界各地也有更多的发现,他在厄瓜多尔雨林深处发现了一个安静的地方,南美洲也有一些。但是,德国、法国、西班牙、瑞士、奥地利等国家,欧洲其他发达地区和亚洲的部分地区都被排除在外。 即便南极也没有绝对的安静 不存在绝对安静的地方 不过,对于追求绝对安静无噪声的人,消声室可满足他们的愿望,这种房间不但隔音,而且还能吸音。福伊访问了明尼苏达州一个实验室的消声室,测量结果为负9.4分贝,小于零分贝,因为那里存在的任何声音都低于人类耳朵能听到的限度。“这应该是世界上最安静的地方了。”他说。 事实上,绝对的安静并不让人感觉舒服。在消声室里待着的几分钟里他注意到,绝对的安静也会被自己身体发出的各种声音所打破,他的呼吸、他的心跳,甚至还有当他皱眉时头皮摩擦头骨时发出的沙哑声,这些都让他意识到,“唯一绝对安静的时刻是当你死去时,只有那时你才会什么也听不到。” 虽然人类已有了建立世界上最安静地方的能力,但是,只要我们还活着,我们将永远无法逃避我们自己身体发出的声音。 另一方面,鉴于许多人在绝对安静环境下体验到的不适,也许我们真正渴望的是大自然宁静的旋律。在森林、海岸和山间,你可以在这些远离人类嘈杂声的地方放松15分钟或更长时间,在这样的宁静所在,也许你会很想在那里安静地独处片刻。 也许我们真正渴望的是大自然宁静的旋律。 4.地图上未标明的最后之地 我们已经绘制了整个地球的地图吗?事实上,还有许多未被绘制进地图的地方,但它们未在地图上标明的原因超乎你的想象。 1504年,一位意大利不知名的地图绘制者,仔细地将已知的世界地图绘制在一枚分成两半但仍相连的鸵鸟蛋上。这个葡萄柚大小的“地球仪”包括了不久前发现的遥远而神秘的陆地。但这幅“世界地图”仍然留有空白。在东南亚附近的一片海洋中,这位早已被人们遗忘的地图制作者在这个尚未探明的位置上用拉丁语精心刻下了几个字:“这里是龙的领地。” 绘制在鸵鸟蛋上的世界地图 地图为何与真实地貌不完全相符? 如今我们都知道,地球上并没有未知的龙的领地。然而,这并不是说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都已经绘制在地图上了。我们似乎已经有了包括全球各地的世界地图,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个世界地图就是完整的、准确的,甚至是值得信赖的。 首先,所有绘制的地图都带有绘制者的主观偏见,地图绘制者总是倾向于相信自己才是世界的中心,“我们总是想把自己的位置绘制在地图上,我们想要找到自己在地图上的位置,但同时我们又想超越地图,俯视世界,好像我们是上帝似的。” 伦敦玛丽皇后大学的文艺复兴研究教授杰里·布罗顿说道。 他说,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谷歌地球的新用户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查找自己所在位置的原因。现代科技让人们能够更好地体验这种自我存在感,但这种心理趋势本身并不新鲜。这种心理可以追溯到最古老的世界地图,在巴格达附近发现的一幅2500年前的楔形文字地图,就是以巴比伦为世界中心的。纵观地图绘制史,从那时开始,以自己所在地为世界中心的倾向似乎一直没有什么大的改变。例如,今天的美国地图仍然以美洲为中心位置,日本地图以日本为中心,中国地图以中国为中心。一些澳大利亚的地图甚至将地球仪倒转过来,不是通常的北半球在上,而是南半球在上。为避免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地图绘制方法,联合国采取了一个中立的办法,象征性地将地图上的世界中心定在北极。 同样,一些绘制者还可以通过地图抬高自己的地理位置价值,或表现出对某些地方的偏见。 宗教、政治和经济因素也会对地图的客观真实性产生影响。“地图代表了从某个视角看世界的一种观点,一种论证。”布罗顿说,“即使是今天的数字地图仍然在遵循着这种规则,例如,谷歌和其他数字地图将世界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网络浏览器’,亦是出于商业利益的驱动。” 但谷歌地图产品经理曼尼克·古普塔反驳说,谷歌地图的主要目的是组织起全世界的信息,使人人皆可访问并提供实际用途,商业利益只是其中一部分。“技术只是一种工具,我们的工作是确保它超级准确和有效,而只有用户才能决定如何使用它。”古普塔说。 然而,即使有了数字地图,仍然有许多人认为不值得关注的一些地区未被绘制进地图中,这种情况的严重程度甚至超乎想象,如巴基斯坦卡拉奇的贫困棚户区、墨西哥城的贫民窟,以及地图绘制者不常去的战火纷飞地区等。 这种忽视意味着,一些偏远地区的地图还包含多年来未被注意的一些错误。例如,科学家最近去新喀里多尼亚珊瑚海的沙岛考察,却发现这个岛根本不存在。至少十年前,可能因人为错误,这个“幽灵岛”就进入了澳大利亚地图和谷歌地球,但一直未被发现。 海洋同样是地球上未能在地图上完全绘制出来的地方,尽管海洋占了地球的大部分面积。“最大的未知领域是海床。”布罗顿说。随着水下开采和钻井作业的增多,某些国家,尤其是俄罗斯,正在声称对海底大片土地拥有所有权;此外,随着海冰迅速消退,越来越多的领土也将引起世界各国的争夺。“随着海底地貌的变化,更多的矿产资源可以得到开发利用,因此海底地图的绘制也变得极为重要。”布罗顿说道。 1775年的一张世界地图,显然很多地区的大小失真严重,尤其是非洲和澳洲。 地图绘制:低质量的现实,高质量的追求 美国俄勒冈州一位曾屡获殊荣的地图制图师戴夫·艾莫斯认为,世界大部分地区都已在地图上绘制了出来,但他相信绝大多数的地图都不够完善,包括现有的美国地图在内。 然而,要绘制高标准的地图非常耗时耗力,还需要付出不菲的代价,例如,艾莫斯重新绘制信息化程度更高的美国地图花费了6000个小时。因此,就艾莫斯所知,现在只有欧洲、日本、新西兰,还有现在的美国可满足这些高标准。“我们通常认为,生活在现代,一切都已经完成了。但是人们只要以稍稍不同的角度看那些地图,他们仍然会看到地图上需要完善改进的地方几乎无处不在。”他说。不过,艾莫斯希望,有一天人们将能够普遍用到较高标准的地图,地图的比例精度也会越来越高,比如精确到州和市一级。 但即使是最详尽的地图也无法绕过一个基本问题:在地图上近乎完美的映射出真实世界任何地方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地球表面的变化速度快得令人难以想象,包括人类导致的变化和大自然的变化,而这正体现了地球自然界和地球生命的活力。古普塔说,亚洲和非洲一些城市的崛起、扩大和变化,连谷歌地图也无法及时跟上。同时,自然景观也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中,岛屿被大海吞噬,浮冰正在消失,海岸线迅速侵蚀,森林不断消失。“当你绘制出一份完美的世界地图时,它就已经开始过时了。真实世界的变化总是超前于我们绘制在地图上的世界,因为地球始终在持续不断的变化之中。”古普塔说道。 从这个意义上说,整个世界的地图永远都不会达到完美,而且将永远这样。一个城市鸟瞰图告诉了你它的基本位置,但你无法根据它浏览到城市的各个角落,折页地图在它付印之时就已经成了时代发展的遗迹。地震造成的破坏、新道路的建成,或边界线的重新谈判界定,等等,都有可能不能及时在地图上反映出来。谷歌地图可以为单车旅行者指示从伦敦到布莱顿的行走方向,但却无法给想游历巴西贫民窟或体验戈壁沙漠沙丘之旅的游客提供行程指南。 所以,即使是最好最精确的地图,也只是相对比其他一些地图与真实地球的地理面貌更接近一些而已,人类从古以来对未知土地和空间的探索永远也不会结束。 2000~2016年之间,迪拜海岸的变化。 5.拥挤的世界还有多余空间吗? 当我们身处摩肩接踵的新德里市场,行走在熙熙攘攘的东京街头,或在伦敦的地铁站上与发着汗味的陌生人拥挤在一处时,我们很难想象,如果这个世界变得比今天更加拥挤,人类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世界越来越拥挤 研究人员确信:世界将变成一个日益拥挤的地方。据联合国相关机构预测,到2030年,世界人口将从目前的73亿增加到84亿,而到2050年,这一数字更将上升到92亿,并在2100年达到令人吃惊的112亿。 然而,即使是在今天,似乎无论哪里都会发现拥挤的人群。在纽约和旧金山之外开车几小时进入卡茨基尔山或雷斯岬国家海滨公园,你会发现山径和海滩上挤满了成群的城市居民。一些偏远地区所谓的田园空间也被蜂拥而至的旅游客流所挤占,一些旅游胜地的门票提前几个月就卖出去了,犹他州拱门国家公园曾一度因交通堵塞而关闭了几个小时。 人类的足迹甚至出现在一些极其偏僻的地方,如蒙古戈壁沙漠上的游牧民,撒哈拉沙漠里的柏柏尔人,以及南极洲营地里的科学家。 随着世界变得更加拥挤,地球上还能再找到一片没有人类定居和涉足的土地吗?人类最终将占据地球上所有剩余的宜居空间吗? 未来人类的生存状态 在日益拥挤的地球上,未来人类将如何生存?专家预测,根据当前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人将会生活在城市里。1930年,只有30%的世界人口居住在城市里,如今这个比例已占到55%左右,到2050年,或许会有三分之二的人将居住在城市地区。 纽约市区从1767年到1930年之间的变化。 届时,大约一半的世界人口将居住在50万至300万人口的中小城市里,其余人将生活在1000万或更多人口的大城市里。一些巨型区域,由许多城市组成的向外扩张达数百千米的地方,将成为常态,就像如今的大纽约地区和中国的珠江三角洲,这两个巨型城市区域随着地理范围的扩大,人口密度也随之增加。 在人口密集的美国曼哈顿,居民们可享受高质量的生活,包括教育、文化、就业机会、医疗选择和各种基础设施,然而并不是所有地方随着城市的扩展都能得到相应的保障。正如华盛顿大学统计和社会学教授艾德里安·拉夫特里所指出的那样,人口增长必须要有规划,首先要考虑淡水供应、卫生设施和废物处理等基础设施问题。但令人担忧的是,最需要解决这些问题的地方,也是预计人类人口增长最多的地方。例如,到2100年,非洲人口将从目前的10亿人激增到40亿人以上。这是一个很可怕的预测数字。问题是,非洲的大城市,包括亚洲的一些大城市,在某种程度上并不具备吸收大量涌入人口的能力。 然而,城市不是唯一因日益增长的人口而将在未来发生重大变化的地方,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居住人口也会有适量增加。随着气候变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将南极洲建设成为可居住之地也并非不可想象,虽然也许那里居住的人口不会太密集。这似乎也意味着,未来很难再找到一个没有人类涉足的空间了。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实际上将没有生存空间了。事实上,世界上约有一半的土地目前只居住着2%的地球人口;而另一方面,3%的土地上却要容纳一半以上的世界人口。由于城市生活对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不断增长的人口数量意味着未经开发的原始地带也将越来越少,城市发展对原始雨林构成了极大威胁,更大的威胁是城市化对原始地貌的间接影响。城市建设需要木材用于建筑和家具制造,农业发展需要土地用于种植粮食,还需要大量空间处理每天产生的成吨垃圾,等等。 最终,世界人口可能会趋于平稳。即使世界人口数字已飙升到上百亿,但在这个世纪里,人口增长速度实际上已经在放缓,预计将继续这一趋势。从现在开始的几十年后,人类人口甚至可能会开始下降。然而在可预见的未来,我们将继续面对一个越来越拥挤的地球,尽管未来仍不确定。 预计2050年,世界人口增量分布。 6.地球上还有不能上网的地方吗? 世界上还有不能上网的地方吗?事实上,还真有一些无法连上互联网的地方。 现在的人已经无法想象没有互联网的生活。对许多人来说,查看电子邮件,在网上冲浪或在线咨询,是每天的必做之事。世界上大约有13亿人除了网络,对其他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网络支撑着他们的整个生活。但网络的触角是否已触及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呢? 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是,对于世界上许多贫困地区的人们来说,他们既没有登录上网的途径,也没有连上互联网的技术。统计数字很能说明问题,发展中国家中只有31%的人使用互联网,而这个比例在发达国家达到了77%。 但是,如果就网络技术本身来说,地球上是否还有有线网络和无线信号都抵达不到的地方呢? 互联网接入的三个途径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解释互联网接入的不同途径。上网的主要机制是有线连接、移动网络和卫星。光纤电缆是网络的核心,它们纵横交错于海洋和陆地。通信电缆最早于19世纪50年代铺设完成,主要用于传播电报信号,今天这些电缆仍然连接着除了南极洲之外的其他各大洲,包括许多(但不是所有)的小岛屿国家在内。 移动连接依靠的是手机无线网络发射塔。事实上,许多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非洲,主要依靠移动连接来访问互联网,在撒哈拉沙漠中很多时间也可以访问互联网,虽然时有中断,速度也慢,但毕竟可以上网。 最后,卫星联网是最慢的上网方式,但对于那些远离手机塔或电缆线的人来说,这是他们唯一的选择。铱卫星星座的覆盖范围遍及整个地球,通过卫星电话可以连接任何无法上网的地方,如美国国家公园、南极洲或一些诸如库克群岛这种偏僻孤立的地方。因此在很多情况下,卫星联网是最佳的解决方案,尽管可能不是最快的上网方式。造成卫星联网速度慢的原因是距离,例如在赤道,数据在卫星和用户之间传播需要穿越大约3.5万千米的距离。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卫星联网的技术和速度也在逐步提高。虽然还会有地方很难通过卫星和其他方式联网,但这些地方会越来越少。 在很多偏远地区,人们仍可通过铱星信号上网。 联网新技术开发及未来互联网影响 除了这三种联网途径之外,谷歌的“热气球计划”可利用气球让无法联网的人们也能上网。巨大的气球群飞行在21千米的高空,可以为农村或受灾地区提供互联网连接服务。像卫星一样,通过气球联网的人需要一种特殊的天线来接收和发送信号。 一些临时点的上网技术也在开发之中,例如,地下隧道可以通过移动无线电通信技术联网,就像美国铁路公司和欧洲之星列车,以及一些城市的地铁一样。 如此来说,互联网的覆盖是否可以做到无处不在呢?也不完全是。有几个地方有线、无线或卫星信号都无法抵达。例如,地球上最深的格鲁吉亚的库鲁伯亚拉洞穴深处,深达1710米的地底下,信号无法抵达那里。但是,如果附近有手机塔,或洞穴正上方有开口可让卫星信号穿透进去的话,也不排除可连上互联网信号的可能性。 另一个没有互联网的最后之地是水下深处。虽然许多潜艇也可以利用移动无线电通信技术连接互联网,但信号极差,或因水导致信号扭曲而完全无法获得信号。 事实上,未来可能会出现一些没有互联网的地区。一些社区会有意选择切断互联网联系,像南美、新几内亚和印度的一些原始部落,他们宁愿选择保持与世隔绝。也许某些群体说,“我们不想要互联网”的话,也不会让人太感惊讶。 要真正完全避开互联网的影响,可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今甚至是最偏远的荒野中,互联网信号也可以渗透进去。如果你发现自己很渴望以前没有电子邮件和脸谱网的生活,只要想想,如今网络的触角已伸入人类生活的每个角落,你也许真的很难逃脱互联网的影响。 谷歌气球项目不失为一个改善偏远地区网络状况的合理方案。

上一篇:宇航员回地球先吃啥?萝卜炖羊肉伺候
下一篇:没有了